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

溫市首間「後巷屋」面世


溫市首間「後巷屋」面世


19萬改建車房 月租1700元

【明報專訊】溫哥華市第一間「後巷房屋」(Laneway House)昨日正式與市民見面,首個「開放日」就吸引市民排長龍參觀,這個從一個「車庫」搖身變成面積710平方呎,一睡房、餐廳、浴室、洗衣間、陽台的兩層小樓,每月租金在1500元至1700元之間,市政府寄望這項計劃能夠為市民提供更多可負擔房屋,解決市內「一屋難租」的問題。這間也是全北美第一間以「後巷房屋」概念建成的出租單位,在溫哥華寸金尺土的現實下,「後巷房屋」被視為「未來城市的住屋模式」。



「『後巷房屋』的建築費用遠比蓋柏文低,大約只有一個同樣大小柏文單位的一半。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間「後巷房屋」的設計師戴維森(Bryn Davidson)說。
睡房、活動區分上下層

他說,「後巷房屋」優點良多,首先是建造成本相對經濟節約,用已有的車庫作為改建基礎,花費一般在16萬元至22萬元之間;其次是設計理念小巧而舒適,所有家電都採用了嵌入法,睡房與活動區域則是上下分離式,盡量加大縱向的空間,減少橫向面積小的壓力感;其次是私密度高,雖然與所在地的屋主共用管道和電力系統,但卻有專屬的門牌號碼,以及室外停車位。



這間位於溫東麥吉爾街(McGill St.)2703號的「後巷房屋」有一個獨立門牌號。




就記者現場所見,這間房屋的設計是睡房、浴室、洗衣間以及一個小小的書房空間在一樓,二樓則有客廳及廚房,另有一個小露台,下面則被規劃為停車位,裝修費總共花了19萬元。
業主曼多澤(Manuel Mendoza)對這個新物業十分滿意,他表示,原本只是一間像車庫的儲藏室,幾乎沒有使用,現在看到車庫被改建得如此漂亮,他很想搬進去居住,但考慮未來每月能收取至少1500元的租金,也只能先忍痛割愛了。戴維森則認為,每月租金應該在1500元至1700元之間。

曼多澤又說,這項計劃一方面令業主更好利用自己的物業進行投資,更不失為未來可負擔性房屋的發展方向,如今房價高漲,相信有更多經濟能力有限的家庭需要這樣的計劃支持。

屋主又說,不像柏文或城市屋,「後巷房屋」沒有業主會,不用交管理費,改建、增加什都不用看人臉色,是這類房屋的優點之一。

「後巷房屋」計劃由溫市政府於去年7月正式通過,估計全市約有6萬個獨立屋可參與這項計劃,目前市府只發放了65個建設許可證,該項目未來發展潛力巨大。





●巷道屋(laneway house)對許多人而言可是一件新鮮事,溫哥華市近日推出第一間巷道屋,就是蓋在車庫位置的小屋。溫哥華市試行巷道屋的計畫,主要是為了解決目前越來越被需求的住家問題,可藉此增加出租單位,同時也針對房價高漲,年輕家庭一來可和父母同住,二來又可保有各自獨立的生活方式,減輕購屋的負擔。


政府對興建巷道屋有一些明確的規定,以下略作說明:

1.必須位在RS-1及RS-5的地段。

2.面寬必須是33呎以上,地深度需122呎以上。

3.須開放式後巷,即後巷需兩頭通(非死巷)或街角屋。

4.住屋及巷道屋之間需有16呎以上的距離,不至於使兩屋之間太逼迫。

5.巷道屋與後方地界須留2呎寬度以上。

6.高度為一樓或一樓半(最高6.1公尺,這是地面到屋頂的最高點)。

7.建築面積為地的面積乘上0.125,最大可建750平方呎,最小為500平方呎,換句話說,如果是標準地就可建500呎。

8.巷道屋的陽台或屋頂花園最多可建8平方公尺。

9.至少須有一個停車位供巷道屋使用。

10.這是最值得注意的一點,巷道屋可出租或供親友居住,但不能出售。

政府制定這些標準考量非常精密,例如規定屋宇的大小,讓建築物之間的保持良好的間距;例如停車位的規定也是非常體貼,至少不會讓租客四處找車位;陽台和屋頂花園如果太寬太大,或樓高過高,和主屋不成比例,更是影響住宅環境的美感。

溫哥華市政府處處設想周到,即使蓋一間後巷屋也要求多多,違章建築在此事萬萬行不得,畢竟溫哥華市能成為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城市,可不是浪得虛名,巷道屋的興建可能讓巷子的景觀變得稍嫌侷促,不過這也是解決住宅供不應求的一道方便法門。

根據調查,溫哥華的居民52%的居民是屬於租客,從2004年以來,僅有6%的新開發案是專為出租使用的建築物。

溫哥華市政府為舒緩住宅短缺,鼓勵建造出租建築物,提供了下列多項優惠措施:降低物業稅;減免建造申請的相關費用;降低對最少停車位數量的要求;降低對每一個單位最小面積的要求;提高容積率。

溫市政府面對市民對居住的壓力,希望能達成人人有屋住的理想,減少市民流落街頭,不僅釋出冬奧的選手村出租,也絞盡腦汁提出各種優惠方案,鼓勵業主提供租屋,無不希望至少個個都能擁有一塊遮風避雨的小天地。而巷道屋的推出,應該能鼓勵有興趣的業主來興建,對溫哥華市在住宅短缺的問題上有正面的作用。






今日相關新聞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